被人称之为鬼见愁的古代军事暗器:铁蒺藜

被人称之为鬼见愁的古代军事暗器:铁蒺藜

▲长满尖刺的白蒺藜果实

在《墨子·备城门》中记载,在战国时的城市防御战中,“皆积参石、蒺藜”。《六韬·虎韬》记载:“狭路微径,张铁蒺藜,芒高四寸,广八寸。”由此可见,在战国时期我国便开始使用铁蒺藜。

▲战国时的铁蒺藜

秦汉以后,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,除在道路、防御地带、城池四周布设外,部队驻营时,也有营区四周布设。

宋代以后为适应作战的需要,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,如布设在水中的“铁菱角”,联缀于木板上的“地涩”,拦马用的“蹄”,在刺上涂敷毒药的“鬼箭”等。

▲明代铁蒺藜

到了明代,军队已经广泛使用铁蒺藜了。在戚继光的军队中,每名藤牌手、挨牌手“各带蒺藜十串,每串六个接连”(戚继光 《纪效新书》 ),便于野战布营。明军战船上也装载大量铁蒺藜,大型船1000枚,中型船 800枚。交战时,向敌船投掷,使敌人在船上难于行动和作战。2000多年来,它一直是战争中应用的障碍器材。

▲宁夏出土明代铁蒺藜

铁蒺藜与陷马陶筒

▲左图陷马陶筒右图铁蒺藜

在秦皇岛市卢龙县和抚宁区的文物保护管理所中有两件藏品,铁蒺藜与陷马陶筒。这些收藏品都是在明代长城附近发现出土的,是当年守城人员用来防御敌人的必备武器。

铁蒺藜防城除了直接铺洒在地面,还可以与陷马陶筒一起搭配使用。陷马陶筒是明代长城守卫人员埋设的一种武器,用来伤及敌人战马。陷马陶筒埋设于地表之下,筒顶有浅盘形陶盖,铁蒺藜置于筒内。

埋设之后,根据地形地貌进行必要的伪装,敌人战马踏破筒盖,铁蒺藜刺入马蹄,继而马失前蹄、人仰马翻。陷马陶筒这种古代兵器的发现,为研究中国古代兵器及城防工事填补了一项实物空白。

毒蒺藜

除了战争运用,铁蒺藜在武侠小说中也是常见的暗器,例如唐门的毒蒺藜。在古龙的《名剑风流》中就有过描述。

铁蒺藜本非什么特别厉害的暗器,但唐门的却杀伤力特大,这是因为制造方法不同。

一般的铁蒺藜,制作都是先造好模子,再把铁汁倒进去,等到铁斗冷却凝固,就算大功告成。除用铁铸造外,也可以用竹、木、陶代替。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,可用绳串连,以便敷设和收取。

而唐家的铁蒺藜,要先打好一片片拼凑而成,它一打进人体,铁叶子就立刻散开。

一颗铁蒺藜由十三片铁叶子拼成,每片铁叶子上都淬上了不同种类的剧毒,十三种毒性见血发作即便是华佗再世也难以医救。因此江湖中人都说宁可遇到鬼,也不愿遇到唐家暗器。

↓↓↓戳对应链接,获取更多精彩!

枪与矛:

衙役武器:

原创视频: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揭秘日本与波兰足球对决背后的精彩故事
best365网页版登录

揭秘日本与波兰足球对决背后的精彩故事

📅 08-05 👁️ 3726
Window10纯净版好还是正版好?Win10纯净版与正版区别介绍
365bet体育在线投注注册备

Window10纯净版好还是正版好?Win10纯净版与正版区别介绍

📅 07-22 👁️ 6975
网站反馈
365bet体育在线投注注册备

网站反馈

📅 07-28 👁️ 7662